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7日讯(见习记者孙奡通讯员刘瑞麟)3月16日,东湖高新区2023年首场“光谷造”供需对接系列活动——走进中试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在武汉中关村硬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为现场及线上众多参会企业进行中试平台的介绍和深度对接,同时向企业宣传了《东湖高新区科技创新券实施办法》《东湖高新区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和“光谷企事通2.0”小程序,进一步支持区内科技企业降低研发投入成本,鼓励企业提升技术创新层次和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试平台 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入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试作为科研成果实验室‘小试’和产业化发展之间承上启下的环节,一端连着创新,一端连着产业,是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转化器’,衔接上下游产业链的‘连接器’。”
中关村硬创空间集团公司负责人介绍道,2022年,中关村硬创空间集团在武汉设立华中总部,运行一年多以来,已经服务了百余家企业,提供700多次技术服务,完成40多次科技成果转化。
武汉海阔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作为企业代表现场分享,“在过去,经常要去外地进行中试测试,存在周期长、沟通成本高,不具备实效性等突出问题。武汉智能制造中试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后,部分原来平均需要两个月以上的样品研发、测试周期,可以缩短至一两周左右,保障了我们的产品研发进度。”
科技创新券 为企业研发添“底气”
“科技创新券主要用来支持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申请时操作十分简单,只需要在‘东湖高新区科技创新券平台’进行资格认证,授予企业创新券使用额度,就能获得该项政策支持。”
东湖高新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分享科技创新券补贴政策时指出,每家企业每年使用创新券的最高额度为20万元,规上高新技术企业每年使用创新券的最高额度可提高至50万元,部分企业在获得支持后取得了专利证书,部分企业得到研发单位的帮助后降低了研发成本,提高了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武汉亿思源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觉得科技创新券政策对于企业与国家来说是互利的,对企业自身来讲,通过科技创新券政策可以降低企业产品研发成本提高对产品创新的积极度从而获得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良性发展。”
惠企政策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继续向广大企业宣贯解析了东湖高新区企业服务和重点项目推进局发布的“工业经济提升25条”,对“小进规”、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企业提供20-200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在企业提质扩量、人才引进、创新品牌引领、数字赋能转化升级、空间优化增容扩建、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最高达1亿元的支持。
另外,活动中也向在座企业宣传推介了企服局组织开发的光谷线上企业服务“四通”平台——“光谷企事通2.0”,平台实现了政策通、资源通、办事通、信息通的服务,赢得了现场嘉宾和企业的热烈好评。
供需对接精准匹配
活动前期发放调查问卷,对有中试需求的企业进行定点邀请。活动期间开展线下线上同步互动答疑环节,有50余家企业现场参会,近千家企业线上观摩。企业代表就对接中试平台、政策亮点、申报细节等问题积极提问,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细致解答。
武汉汇卓航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分享,“以前不知道武汉本地还有中试平台,在研发中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难。通过参加此次‘光谷造’对接到中关村中试平台,样机问题就完美解决了。”
“有些项目要到深圳去做,有些项目要到上海去做,检测要去北京做。今天以后,从样机制作到产品检测认证都可以在武汉一站式完成了,非常省时高效。”武汉芯宝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如此感叹道。
“光谷造”供需对接系列服务开展两年以来,服务了近千家高新区企业,帮助企业获订单、融资达1亿元以上,受到区内企业的高度赞扬。未来,东湖高新区企业服务和重点项目推进局将继续发扬“金牌店小二”精神,携各项惠企政策、惠企措施走进万千企业,打造企业服务标杆,助力高新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肖翩】
标签: